当前看点!金价翻倍,我国持有或超2.7万吨,通过黄金+新能源重新定义货币?

2023-03-18 09:11:03 来源:牛遍满市

#3月财经新势力#

文章约3800字,阅读时长约为8分钟,原创不易,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资料图)

进入2023年以来,多国央行延续了去年“抢购”黄金的趋势,进一步增加储备,而我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也连续4个月出现增持。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球央行黄金储备量净增加77吨,环比增幅高达192%。多国央行为何持续增持黄金?未来国际金价又将走向何处?为什么说我国黄金持有量已经超过3万吨,中国未来可以用黄金和新能源重新定义货币体系吗?

01.

以黄金55倍历史涨幅窥探未来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各国央行对黄金的总购买量达到1136吨,为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自2010年以后全球各大央行都在不断买入,2022年达到顶峰,购买黄金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各国央行持有黄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黄金在各种危机期间表现强势,以及黄金作为长期价值贮藏手段的投资作用。

在地缘形势复杂和全球通货膨胀严重的一年里,各国央行选择快速增加黄金储备也就在情理之内了。

从1978年至今约40年间,中国央行有5次增持黄金的时间周期,其中3次发生在2009年4月至今的10年间,现在正处于第5次增持周期中。

我国这轮黄金增持是自2019年9月以来首次。

2022年11月和12月,中国央行宣布总计购入黄金62吨,使得中国官方黄金总储备首次突破2000吨。

到2023年3月,我国的官方黄金储备已经高达2010吨,位居世界第六。

了解了我国的黄金储备,我们再来看看黄金价格。

历史上现货黄金共有两个大牛市。

第一次是1970年到1980年这十年,金价自48美元的飙升至680美元/盎司附近右高点,涨幅为14倍。

这个时期的巨幅上涨是因为美国领导人尼克松放弃金本位。

国际上各个国家把黄金作为国家的安全基石。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强刺激。

应对美元的走弱和人们的避险情绪造成的。

然后是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我们看到黄金都是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从250美元又一次飙升至升至1825美元/盎司,涨幅约为7倍。

而当前的黄金牛市周期从2018年开始,已经持续了近4年,但尚未打破,目前趋势还在,涨幅接近1倍。

这与上两个周期比较还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当前的牛市周期接近过去两个牛市周期的幅度,金价就会出现爆炸性的上涨。

看完了黄金价值,我们再说说现行货币体系中的美元。

美国的债务规模在2023年1月18日上午已突破31.4万亿美元的法定限额。

触及债务上限,目前美国国会并没有批准提高上限,美国财政部将无法发行新债偿还部分到期国债。

美国面临债务违约、信用评级下调、关门等风险。

这是极有可能的,我们要有前车之鉴。

毕竟美国的债务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几次违约的现象。

经济大萧条时期、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都出现过一定程度的违约。

今非昔比,美国目前的债务太过庞大,一旦出现小规模违约,就会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最近美国先后有三家银行宣布破产,并连带欧洲也出现了银行危机。

各国处于对美元的信心危机提高对黄金的买入频率,客观上助推了黄金的稀缺。

世界大国之间地缘局势紧张局。

全球去美元化运动加速、经济增长放缓。

大宗商品与股票的比率创历史新低、股市总市值与GDP之比创历史新高。

所有这些都是黄金上涨的有力支撑因素。

假设黄金再经历像前两轮一个10年的牛市周期。

那么,金价极有可能出现像上两轮的涨幅。

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从1971年的35美元/盎司计算到今天1927美元/盎司,黄金已经42年的时间里实实在在的长了55倍。

这样的分析就变的极为现实!

我国官方虽然黄金储备在2月末达到了2010吨左右,但如果从地缘问题考虑,各国存储的黄金不仅包括官方的储备,也包含了民间的黄金储备以及存量产金的的预估,那么如果按照这样计算,中国的实际储金量大概有多少呢?

02.

中国持有黄金远超美国?

黄金有央行持有的货币黄金和民间持有的消费黄金之分,而我国仅披露货币黄金持有量。

中国央行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持有约2010吨的黄金。

上金所部门总裁接受采访时说过,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代理人在伦敦场外黄金市场上购买黄金。

中国人民银行海外直接买入黄金运回国内贮存,这个也是我国黄金贮存的一部分。

在我国不管是黄金的进口还是开采和回收,都需经过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SGE)进行。

私人需求市场参与者也要求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购买黄金,而央行不会直接从SGE购入。

因此,如果按照已知的进口数据以及国内的开采供应量估算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这样的分析都是有缺陷的。

按照伦敦矿业公布的组局,2010年以来,MF的黄金净买入估算数据与官方发布数据的总差额已经迅速增至1945吨。

这一差额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归为中国央行买入的黄金。

另外,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也是黄金消费大国。

“藏金于民”在我们国家一直存在。

实际上央行银行购入黄金与老百姓买入黄金原理上是一样的,但是非官方黄金投资容易受到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而央行的黄金储备则可以经得起时间的磋磨,这两个数据需要在平衡中稳步提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西金东移”和“藏金于民”。

“藏金于民”的好处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波及,韩币暴跌,国际资本沽空韩国的意愿极强。

但在韩国当局呼吁下,韩国的老百姓没有把手上的韩元换成更加保值的美元和黄金。

而是拿黄金去换韩元,最终韩国上下团结下扛过了金融海啸,保持了经济的活力。

这就是韩国老百姓“捐金救国”的故事。

那么中国老百姓手里到底有多少黄金,这个并没有准确的数据。

但据中国黄金协会不完全统计,中国民约2.3万吨的黄金,如果算上民间储量,

中国将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黄金储备国。美国民间并没有储金的习惯。

随着美国债务的不断提高,其违约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恢复金本位制度的可能性就大增,但黄金作为货币有它天然的优缺点,为了弥补它的缺点,我们能怎么做呢?

03.

黄金+清洁能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吗?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始,碳排放在我国正式计价,使得黄金+清洁能源这种货币方案迈出重要步伐。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协议。

“石油美元”构成主体,美元开始成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美元/桶”成为石油的标准计价单位。

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一致同意。

但是,石油不可再生,是否某一天“美元贬值、原油减产、油价提升”的互动链条就此中断。

或者美国的综合国力不足以支撑这种国际交易?

还有像中国一样跳过美元和直接以人民币结算,中国对伊朗和沙特这两个最大产油国直接用人民币结算。

这是不是暗示石油挂钩的美元的体系瓦解?

那么以一种保护人类的清洁资源代替,就像1975年以石油替代黄金,就非常有现实意义了。

这种清洁资源会会是什么?

清洁能源货币方案,将以中国为主要执行方,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货币组织。

中国作为执行方有自己明显的优势,目前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也是世界第一位。

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努力的结果,国家大力扶持清洁能源,光伏、风能、水电等都位列世界前茅。

按照全球各国炭排放的总量,发行一定价值的“黄金+清洁债券”共同货币。

按各国的GDP占比分配清洁能源指标,清洁能源指标与一定价值的碳券相对应,可与该货币基金组织等量交换,由此形成各国的初始共同货币储备。

即使以后清洁能源指标被其他更好的标的替代也并不影响管理货币的功能和整体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因为它的初始定价是由市场决定的,清洁能源交易收益可以直接体现为国家发行的债券,具有市场上一般的可转债期权操作价值。

共同货币以各国国际储备中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纸黄金以及主权货币支付本金。

以实物黄金支付利息,从而解决黄金只能用作储备货币无法流通的问题,同时通过与黄金的绑定对各主权货币形成约束。

相较于黄金等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以清洁指标作为共同货币的补充部分。

而引入清洁能源以后,由于碳排放量具备高度的“弹性”,可以“人为”控制调整。

同时,国际间持续的碳减排保证了它的“稀缺性”。

共同货币既与单纯的交易货币不同,在于它可以是一种储备货币,与黄金和碳排放配额挂钩,币值稳定;

又与黄金等单纯的储备货币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交易货币,可与各个国家的主权货币自由兑换。

由于黄金是各国的终极价值储备,碳排放配额是世界共有的制度安排,因此共同货币是一种世界货币,可作为通行全球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

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

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走向崩溃是一种必然。

以美国信用为货币,缺少一般等价物黄金的约束,肆意扩张,并向全世界转嫁通胀风险。

所以,以清洁能源和黄金为载体的共同货币,为后美元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案,中国已经从黄金、清洁能源构成共同货币的因素着手了很多年,大家说可行吗?

大家怎么看呢?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