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不仅是中国人寿“八大工程”的开局之年,其也将迎来股改上市的二十周年。
今年前两个月行业保费增速较快,保费由负扭正。保险行业复苏正在加快进行,对未来,中国人寿充满信心。
在3月30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多次提及保险业近期显露的复苏势头,为市场再次注入一针强心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前一天,中国人寿披露2022年年报。
2022年全年,中国人寿实现营收8260.55亿元,净利润320.8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1.14元。同时,公司总资产、投资资产分别达到5.25万亿元和5.06万亿元,双双突破5万亿元大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6.78%、143.59%,继续保持行业较高水平。
过去一年,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疫情发展、防控形势复杂,保险行业在保费增速整体面临三连降的同时,又遭遇权益市场大跌。资产、负债两端承压,贯穿整个2022年。
这一环境下,中国人寿守住稳中向好的态势实属不易。尤其这一年也是中国人寿新管理层接班的头一年和三年“鼎新工程”的收官年,2022年这份答卷既为前一阶段画上完美句点,也为新一阶段 “八大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开局。
不久前的业绩会上,白涛坦言2022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年份”,甚至在其职业生涯中“都是很艰难的一个年份”。
他表示,这种艰难来自于行业在资产、负债两端承压。此前尽管保险行业总保费增速连续三年下滑,但资产端表现尚可。而在过去一年,“资产荒”几乎成为贯穿全年的关键词。美联储货币收紧、A股大幅震荡走低,固定收益利率低、金融产品供应不足,同时考验着险企的资产配置策略。
面对低迷的外部环境,中国人寿的业绩展现出了行业头部的内功和韧性。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人寿公司实现总保费收入6151.9亿元,稳居行业首位。其中,新单保费1847.67亿元,同比上升5.1%;首年期交保费964.26亿元,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418.21亿元,同比上升0.3%,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同时,公司2022年新业务价值为360.04亿元,内含价值达12305.19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2.3%。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来看,收入占比最高的个险板块在2022年实现总保费4924.39亿元,其中,续期保费为3928.49亿元。首年期交保费为815.08亿元,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417.96亿元,同比增长0.5%,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为51.28%,同比提升0.73个百分点。
个险业务稳中向好,得益于中国人寿在过去一年落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项目,尤其是对销售人才的培养。
去年年中,中国人寿推出“众鑫计划”,从增员流程、管理制度、培养体系、资源投放等层面进行改革,推动保险代理人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深度转型。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66.8万人,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43.0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23.8万人;绩优人群占比保持稳定。
在个险板块实现稳健经营的同时,多元化业务板块与互联网保险业务、大健康大养老业务则展现出更为明显的增长势头。
年报显示,中国人寿2022年银保渠道总保费达634.15亿元,同比增长28.6%;互联网保险业务总保费达628.96亿元,同比增长88.3%;协同销售财产险业务总保费达223.83亿元,保单件数同比增长9.0%。多个板块正与个险板块形成良好协同,为中国人寿在此前极不稳定的行业环境中构建了极强的抗风险韧性。
而也是在行业走过数十年高速扩张,如今正经历转型期,又遭遇外部黑天鹅的阶段,这种韧性之于穿越周期的重要性被体现出来。当前环境下,中国人寿计划向股东每股派发0.49元全年股息,派息率约43%,仍高于约35%的历史派息率。
年报数据显示,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总资产规模达5.25万亿元,投资资产规模达到50649.80亿元,较年初增长7.4%。
对于这样一艘巨轮,稳健是其需首要保证的航向。而在资本市场颇为动荡的2022年,中国人寿仍然实现了4%的净投资收益率和3.94%的总投资收益率。公司全年净投资收益达1903.44亿元,同比增长0.8%,总投资收益达1877.51亿元。
中国人寿拟任副总裁刘晖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在2022年市场下跌的低位开展了中长期的布局,为今后中长期收益做好了储备。
具体到资产配置来看,中国人寿提升了债券和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降低了定期存款和债权型金融产品的配置比例。其中债券配置比例由2021年底的48.20%提升至48.54%,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货币市场基金)由8.75%提升至11.34%;定期存款由2021年底的11.23%减少至9.59%,债权型金融产品由9.41%减少至8.98%。
对于新一年的计划,刘晖表示今年在扩内需政策推动下,预计利率中枢会小幅上行,股市也存在结构性机会,因此公司将加配高股息股票,提升收益的同时降低波动性,增加安全垫。
实际上,在多个行业纷纷开启深度调整的2022年,莫谈投资收益,仅是避免“踩雷”已成众多险企的奢望。而在信用违约事件频发的市场环境下,2022年中国人寿未发生信用违约事件。
从投资方向来看,中国人寿信用资产投资主要包括信用债以及债权型金融产品,投向主要为银行、交通运输、非银金融、公用事业和能源等领域,融资主体以大型央企、国企为主。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持仓信用债外评AAA级占比超过98%;债权型金融产品外评AAA级占比超过99%。
截至2022年四季度,中国人寿在银保监会风险综合评级中,已连续19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
优质评级来自中国人寿一向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自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实施以来,中国人寿连续多年将构建“偿二代”规则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公司重点工作推进。
从风险管理机制来看,中国人寿以风险综合评级要求为基础,构建起立体的指标监控预警体系,建立风险追踪整改机制,搭建了总分一体的风险综合评级信息系统,对各项风险指标实现精准定位、精细管控、精确追踪,全面提升公司风险管控能力。
随着近年智能化应用在多个金融场景落地,中国人寿也正探索科技赋能,持续加大对智能风控的投入,逐步搭建起大一统的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数据库、风险智联速报系统等,提升风险防控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智能化水平。
进入2023年,始终坚持的稳健理念继续让中国人寿得以在多个黑天鹅事件中隔离风险。在被问及公司是否受到近期国际银行业危机的影响时,管理层表示目前中国人寿在境外的资产投资不超过公司总资产的1.5%,没有对此类银行的直接风险敞口。
“我们会更加注重构建我们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持我们稳健审慎的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保障我们所有资产的安全性。”
而聚焦自身发展,2023年,不仅是中国人寿“八大工程”的开局之年,其也将迎来股改上市的二十周年。面对极具意义的新财年,白涛在董事长致辞中表示“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
